Special Pets World (特寵)

獵殺「研究獅」爭議:保育還是危害?

爭議焦點:研究獅被獵殺
近年來,辛巴威多次放寬獵殺「研究獅」(指頭顱特徵完整、標本價值高的雄獅)配額,引發國際動保界與當地社區強烈關注。支持者主張戰利品狩獵帶來高額執照費,可用於野生動物保育;反對者則批評此舉無視獅群的社會結構與動態平衡。許多飼主好奇,動物保護如此複雜,究竟是缺錢?還是人為干預本就有風險?本文將釐清「研究獅獵殺」背後的常見誤解,並分析此政策對生態與社區的深遠影響。

數據揭示:獵殺與保育的暗面
戰利品獵殺的論點多基於「高價執照=高保育經費」。以辛巴威2023年數據為例,一張雄獅獵殺執照平均售價約3.5萬美金,政府宣稱可挹注野生動物保護。但多項研究(如《Journal of Wildlife Management》2022年報告)指出,實際進入當地保育帳戶的經費不足15%,其餘款項往往被中間環節、僅存地方官員或業者手中,難以回饋最需要資源的生態保護區。此外,專家提醒:雄性獅子是獅群的核心,負責保護領地與維繫社會結構。移除成年雄獅,不但會引發母獅輪番帶崽至其他領地,甚至造成幼獅遭新入侵的雄獅屠戮,反而抑制族群增長。一項對津巴布韋及博茨瓦納獅子族群的長期追蹤顯示,被獵殺後的領地內幼獅存活率下降近30%。這些數據提醒我們,單以資金投入衡量保育效益,忽略「族群動態」,往往弊大於利。

行動指南:支持永續保育途徑
作為關注動物福祉的讀者與飼主,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面向參與野生動物保育。第一,支持透明度高的非營利組織,例如大貓倡議(Panthera)、國際自然保護聯盟(IUCN)等,用捐款或認養方式,將資金直接導入監測、棲地恢復與社區共管計畫。第二,透過生態旅遊替代消費,選擇官方認可、提供社區分紅的野生動物觀察行程,讓當地居民切身獲益,同時降低獵殺誘因。第三,向政策制定者倡議:提升獵殺配額透明度、要求執照費全部回流社區保育計畫、加強違規懲處。知識是讓我們更安心、理性選擇的工具,唯有在科學數據與多方利益平衡下,才能為野生大貓創造真正可持續的未來。邀請連結: https://maoqui-ai.org/conservation